当前位置: 首页 > 政策文件 >

解决教育问题关键在改革体制机制

2018-01-15 09:25   浏览数: 次   来源:网络


新时代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优质、公平、实惠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充分、不平衡、高成本高之间的矛盾。化解矛盾,整体提高各地各级各类教育质量、效率,体现教育公平是增强中国人幸福感,提高中国人力资本价值、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重要一环。

全面分析上述矛盾,追踪溯源都与现行教育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关。重数量轻质量与各地的政绩观和政绩评价标准直接相连,高投入、高付出、低收益与体制专业判断力不高相关,公平问题与管理封闭和层级多直接关联,供需矛盾更与供给体制僵化相关。上述显性矛盾的背后是供给方的教育产品单一、粗放,供给能力不足,供给方式方法刻板,供给体制呆板,供给均衡性不足,供给主体运行方式封闭,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与人民教育需求的多样化、个性化相矛盾。

只有从政府管理体制到资源配置等各方面改革,改善教育供给,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才能彻底解决上述难题。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多年,基层学学校管理的层级多是导致不均衡的体制性原因,也使得责权授受不直接,人、财、事的责、权、利不统一;学校自主权不足,学校的管理职权流失,难以依据学生当下的实际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负责。

提高教育品质和实现平衡与充分发展,必须具体明确对一个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发展谁负责的责权关系,必然需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,减少学校管理的行政层级。改变现行“县局-乡镇中心校-农村小规模学校”的垂直式分包分管模式,彻底撤销中心学校的行政管理职能。无论学校大小,由县教育局在人事、财政经费、信息发布上直接与学校联系。依据以人为本的逻辑抬升小规模学校的权位,让整个县域的学校管理更加扁平化。以学生为中心,将管理功能的重心下放到学校内部,对师生有效放权,让学校有更大的自主办学、自主管理、自主评价空间,成为一个职能相对完善的教学、管理、评价组织。在转变职能的同时简化县教育行政部门(含各科室、教育督导室、教育研究部门)与学校之间的业务工作流程,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承载信息传播功能,降低教育的行政成本。

要积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的具有平衡性的教育治理体系。现有教育治理体系的决策和施行主体过于单一,以致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盲目性,容易形成矛盾积累。解决方法就是落实简政放权,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,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体系,积极构建政府、学校、社会、家庭联动的格局,使教育治理体系从学校和政府之间的上下级相互作用、相互制约的二元治理结构,转型为学校、政府和社会专业组织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边协同治理结构,改善政府和学校的关系,给学校更大办学自主权,给专业组织、企业、社区、家庭提供更大的机会和空间参与学校的管理、建设发展,促进学校与社会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。

《规划纲要》已提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要求,但受多重因素影响,实现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仍面临较大的挑战,有的方面进展缓慢,或干脆无动于衷。针对改革存在的问题,中办国办印发《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》,再次要求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,系统推进育人方式、办学模式、管理体制、保障机制改革

 

 

本文为转载,不代表本站立场,内容综合自各媒体,未署名原作者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烦请告知,本号会立即处理。小编微信:13261383180

 

(责任编辑:admin)

 

 

上一篇:教育改革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在哪里?

下一篇:人的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

在线客服

信息联络

工作时间

周一到周五:9:00-18:00

联系方式

邮箱:lianluoyuan@rencaiku.org.cn

咨询电话:010-53357815

扫码关注